老四和葛晓霞结婚了。
  老四结婚林燕回来了,我俩一起参加了老四的婚礼。
  老四结婚那天来了不少厨师界的朋友,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,最让我高兴的是见到了陈师傅和赵刚、张军、杨志军、孟宏伟。陈师傅就不用说了,他现在还是在大东的那家酒楼工作,一直很稳定。赵刚、张军、杨志军、孟宏伟他们四个自打离开鹤雨轩之后一直没见面,这回见面非常高兴。
  赵刚和张军还在我介绍的那家酒店工作,干得很好,很稳定。杨志军和孟宏伟在太原街的夜总会工作,也很好,尤其是孟宏伟,已经不是刚出来是那个稚嫩少年,已经成了大小伙子。他们见到我也很高兴,那天和他们喝了不少酒。
  参加完老四婚礼回到家,林燕跟我说:“志浩阳历年结婚。”
  我有点吃惊,问:“这么快?”
  “现在啥不快?”然后林燕说:“可能是他对象怀孕了。”
  “志浩挺厉害,这是先上车后买票。”
  “结就结吧,早晚的事,早结早利索。”
  “也是,那结婚需要的东西准备好了吗?”我问。
  “志浩这两天在家收拾房子呢,收拾完房子再去买家具、家电。”
  “还有一个多月,也赶趟。”
  “赶趟,他们结完婚在家也住不了几天,然后还得去北京,不用买多少东西。”
  “那也好,一切从简。”
  听到大小舅子结婚的消息心里还是挺高兴的,他结完婚就表示林燕可以少掂心一个,这样就剩下志野一个了。过完年志野再考上大学,岳母家就没啥事了。
  说实话这几年确实挺累,每年挣钱都看不着钱。我和林燕我俩是没怎么吃没怎么喝,钱全给了她家和我母亲。她家多一些,给母亲的少一些。好在我家所有的外债没了,母亲每个月的生活费花不了的花,也算是好日子。
  现在林燕怀孕了,看得出她也改变不少,不像以前那么顾家了,开始为我俩的这个小家做打算了。
  我问她:“志浩结婚你准备多少礼钱?”
  “礼钱?”她说:“我给他的还少呀,结婚大部分都是我拿的钱,还要礼钱?一分没有。”
  “那样不好吧。”
  “咱们不随礼,有那钱我还给我孩子留着呢,现在我不上班,就你一个人挣钱,孩子过年就得出生,得多攒点钱给孩子。”她说。
  我说:“那是,但咱们也不差那点礼钱。”
  “那也不写礼,听我的咱们不随礼,就这地儿,到时候还不知道啥样呢,等他们结了婚认认不认识我这个姐姐还不一定,就这样,该帮的咱们也都帮了,不图意儿他们咋样,过得好就行。”
  我没说什么,既然林燕这么说了,那就这样,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就可以了。
  我和林燕说了秋萍处对象的事,同时跟她说了说秋萍对象家里的情况。林燕说秋萍对象家里条件不如二姐家条件好,说白了就是个城市户口,现在城市户口不值钱,还不如农村户口呢。我说这些都是次要的,只要两个孩子愿意就行。
  “你看二姐命多好,两个姑娘。”林燕有点羡慕的说。
  我说:“喜欢姑娘咱们也生个姑娘。”
  “我倒是希望是个姑娘,我妈说我怀的是小子,我老姨也说是小子。”
  她摸着已经隆起的犊子幸福的说。
  我说:“她们比大夫都厉害,大夫还没说是小子她们就说是小子?”
  “我妈说我一点都不蠢,要是丫头的话显得蠢。”
  “还有着说道?”我问。
  “那可不咋的,就连我妈家西院的我老姨奶也说我怀的肯定是小子。”
  “丫头小子都行,我都喜欢。”我高兴得说。
  “我还不知道你,就希望是小子,你才不喜欢丫头呢。”
  “丫头也喜欢,我不重男轻女。”
  我俩说到了过年生孩子的事,她还是决定在岳母家生孩子,说都和岳母商量好了,到时候在抚中县妇幼医院生,在那生孩子花钱少,准备两千块钱就行,生完孩子直接去岳母家,岳母可以伺候她坐月子。我的意见是回北票老家去生孩子,我可能照顾不了,但是姐姐和母亲能照顾。
  她不同意,我也没坚持,去岳母家生也可以,只要她高兴就行。
  林燕回来之后我就没在饭店住过,每天都回家陪着她。她在家也没啥事,就是收拾收拾屋子,洗洗衣服做做饭,每天出去走走,锻炼锻炼身体。
  邻居李哥家嫂子知道林燕怀孕,没事的时候给林燕讲她怀孕的事,告诉林燕怀孕的时候都注意什么,并且把她的怀孕服找出来给林燕。
  姜润平和李健还是总过来找李哥喝酒,李哥家嫂子不叫他们到我家屋里喝酒抽烟,怕影响林燕。尤其是烟味,对胎儿不好。
  他们听说林燕怀孕了也都挺高兴,尤其是李健,孩子还没出生就嚷着要当孩子干爹。那时候李健和林燕给他介绍的对象正在热恋当中,整天都是一副幸福的表情。
  姜润平和他对象处的也挺好,很幸福得一对。
  有时候林燕在家不爱做饭,就和李哥他们一家三口在一起吃,李哥和嫂子对林燕非常照顾。
  他家孩子小乐乐总问林燕:“阿姨,我小弟弟啥时候出生呀?”
  林燕说:“快了,等过年五一就出生了,到时候你就有小弟弟了。”
  小乐乐问:“那他现在是在你的肚子里吗?”
  林燕说:“是呀,在阿姨肚子里呢。”
  小乐乐问:“阿姨,我能摸摸你的肚子吗?”
  林燕说:“能,咋不能呢,你来摸摸。”
  小乐乐拿着小手在林燕的肚子上轻轻的摸着,问:“阿姨,等你生了小弟弟我是不是就可以和他一起玩了?”
  林燕说:“是呀,到时候你就领着弟弟一起玩。”
  小乐乐听了非常高兴,天天盼着林燕早点把小弟弟生出来。
  在临江轩的工作已经步入正轨,我虽然不是厨师长,但是有些啥事我说句话比厨师长好使。
  知道别人是看在师父的面子上顺便给我面子,对这些并不在意,主要还是干自己的工作炒自己的菜。
  通过三、四个月的密集型炒菜,我的炒菜水平有很大幅度的提升,这个时候我可以称之为一个厨子了。要称为厨师还差点,还没达到能够当“师”的程度。
  我开始总结自己的菜路子。
  发现自己对青菜、汤口菜、川湘菜情有独钟。尤其是川湘菜做的比较好,这可能跟我爱吃辣的有关系,爱吃啥就爱研究啥,做啥菜都喜欢放点辣的进行调味,渐渐的形成了习惯。
  “谭子,我看你的菜开始有点往川湘菜方向发展了。”师父对我说。
  我说:“是,我爱吃辣的做啥菜就喜欢放点辣的。”
  “放点辣的没毛病,咱们东北菜也有许多辣口菜,做好了也挺好吃。”师父说。
  “咱们东北菜还是咸鲜口的多,辣口的少。”我说。
  “那倒是,东北菜讲究五味调和百味香,咱们东北菜最开始就是一个咸鲜口,后来是闯关东的过来,口味才多了起来。”师父说:“我看了你做的菜,虽然是有点偏辣,有点川湘菜的味道,但还是咱们东北菜的辣口。”
  “东北菜的辣口?”我有点疑惑。
  师父说:“是,跟你说,咱们东北菜的辣口是干辣,就和咱们本地的辣椒似的,干辣干辣的,在辣的同时还有股香味;等四川川菜的辣是麻辣,俗话说川菜讲究十辣九麻,指的就是这个。川菜辣中带麻,吃着刺激,像水煮肉片、夫妻肺片,都是麻辣口,这是川菜的特点,川菜之所以能够受众,很多人都喜欢吃,就是因为它的麻辣能够刺激人的味蕾神经,激起人的食欲,吃得过瘾。”
  我点点头,认可师父的说法。
  “湘菜也讲究辣,但它和川菜的辣不同,湘菜只辣不麻,并且辣不是咱们东北菜的干辣,是清辣,爽口的辣。湘菜在辣椒的使用上注重原汁原味,一般都是用新鲜辣椒,再不就是腌辣椒,这样的辣椒做出的菜比较有鲜度,能吃出辣椒的清辣味儿来,十分爽口开胃,这也是湘菜这两年流行的原因。”
  “师父,湘菜用的剁椒是不是属于新鲜辣椒?”
  “是,剁椒就是用新鲜辣椒加上盐发酵制成的,吃的时候首先感觉到的就是咸,然后是辣椒的清辣鲜香,十分爽口。用剁椒不是必须做“剁椒鱼头”才行,还可以做“剁椒腰花”“剁椒鸡杂”都可以,吃起来都非常好吃。”
  “师父,你说咱家可不可以上点湘菜?”我问。
  “上点也行,但咱家是东北老菜馆,来咱家的客人主要是来吃东北老菜和吃饺子的,还得把老菜做好才是正事,上几道湘菜也是点缀。”
  “也是。”
  “学菜不能把菜学死了。”师父说:“学菜要把基础打牢了。我跟你说的川菜和湘菜,人家都是在使用辣椒,但各有各的特点,各有各的长处,在基本烹调的基础上辣椒灵活运用,形成了自己菜系的鲜明特色,这样才能被老百姓认可接受,菜品才有市场,厨师才有钱赚。”
  我说:“是这么回事。”
  “你本来就是东北菜出身,从小就是吃土豆茄子辣椒长大的,最先接受的就是咸口,所以做东北菜是你最拿手的。我看了你现在做的菜,水平比以前提升不少,这说明你对菜的理解程度提高了。但是师父告诉你,做菜万变不离其宗,不管是粤菜、川菜、湘菜、鲁菜还是咱们东北菜,虽然在菜系上有划分,最后都是做给客人吃的,菜品好不好吃不是厨师说的算,也不是菜系说的算,是客人说的算。客人起决定性作用,客人喜欢什么菜什么菜就好。”
  我点点头。
  “每个厨师都有自己的菜路子,像你青菜做的好,有时候我都做不出你那个火候,这证明你对青菜的理解达到了一定水平,还有你对汤口菜的理解也到位,想你做的“酸辣汤”“双鲜烩蟹黄”都非常地道,有一定的技术含量。”
  “都是跟你学的。”
  “跟我学的是一方面,主要还是你自己的理解和悟性。”师父说:“菜就是这样,理解到什么程度就能做到什么程度,理解不到那个程度也做不出那个程度的菜来,这个和个人的悟性有关,有多大悟性做多大的菜,做菜没悟性不行。”
  “师父,我悟性还行吧?”我有点骄傲得问。
  “你悟性行,现在就开始有自己的菜路子了。”师父说:“有的厨子干一辈子也没有自己的菜路子,你算是不错的了。”
  “我这算啥菜路子,一点没成型。”
  “所谓的菜路子说白了就是一个炒菜习惯,菜品在菜系上分什么川辽鲁粤,其实就是几种口味不同而已,原材料都是一样的。菜品要是分的话应该分汤口菜、青菜、烧熘菜、扒焖菜、甜口菜、煎转菜等等,厨子学的是这个,不是什么菜系。”
  “就拿川菜来说,川菜讲究麻辣,东北菜也有麻辣口的菜,就是不多而已,只要把麻辣口掌握好了,川菜谁都会做,就是好吃不好吃的问题。川菜现在全国都火,是人家川菜厨子把麻辣口玩明白了,迎合老百姓口味,大人小孩都爱吃,所以人家火,川菜厨子价位也水涨船高,快赶上粤菜厨子的价位了。”
  我说:“是这回事。”
  “你看现在炒川菜的有几个是东北人?几乎都是四川人,对吧?”
  “都是四川人。”我点头表示认可。
  “那你看粤菜,是不是都是老广?就算东北厨子能炒粤菜,做的比老广还好,可价位也就是老广的一半。”
  “是。”这个我非常认同,师兄张涛就是一个例子。
  “跟你说,这不是远来的和尚会念经,是因为人家从小就是吃那个长大的,做起来就比咱们半道学的正宗,有滋味儿。”师父说:“让老广,或者是川菜厨子做做咱们东北菜试试,就算是一个月上万的大厨也不一定有咱们小饭店厨子做的好吃,为啥?他不是吃土豆茄子长大的,就不会做,做出来也是不伦不类。”
  我点头说是。
  “所以说咱们东北厨子还是得做东北菜,把东北菜做好了比啥都强。”师父这时候得语调开始语重心长,“我看你的菜了,你感觉是有川湘菜的味道,其实你做的还是咱们东北菜,只是把东北菜融合了川湘菜的辣度,根儿还是东北菜。”
  “是,其实就是东北菜。”我承认道。
  “现在国家领导人都说,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,咱们厨子也得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菜品的发展,我估计没错的话,以后菜品会打破菜系的限制,不再细分什么菜是什么菜系,会打乱了重新整合,将出现南料北烹,北菜南做的局面,到时候不分什么菜系,只要把菜品做好吃了就行。菜到啥时候都是入口被人吃的,好吃才是硬道理。”
  我若有所思的点头称是。
  “像咱们东北菜以后也会发展起来,也会走出东北走向全国,在全国遍地开花。”师父说到这的时候眼睛里开始有了神光。
  “那是一定的。”
  “做菜需要以自家学百家,融合各家之长,形成自己的风格,这才是做菜。不要看着川菜好就去学川菜,看着湘菜好就去学湘菜,你不是四川人,也不是湖南人,学了也没几个老板用你,人家想要找川菜厨师,找湘菜厨师,还是找四川人或者是湖南人,不会找东北人。所以咱们东北厨子就是研究东北菜,知道不。”
  “知道了。”
  我明白了师父的意思。
  “咱们东北菜很好,别看不起眼,在过去那可是给皇上吃的,能不好吗?”说到这师父笑了,可能是想到了师爷当年给少帅做菜的事。
  “我老了,不行了,东北菜发扬光大就看你们年轻厨师的了。你现在正是形成自己菜路子的时候,首先给自己定个目标,想着怎样把东北菜做出新的模式,融合各家之长,让老百姓接受喜欢。”师父看着我说:“你不是喜欢辣口吗,就研究咱们东北的辣椒,把咱们东北辣椒玩明白了,也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,那时候再做东北菜就不是做菜了,而是引领和演绎。”
  师父把我说的激情澎湃,热血沸腾,看着师父郑重的点点头。
  师父的这番话对我触动很大,我正对自己的菜路子感觉不清晰,有点迷茫的时候,师父的话犹如醍醐灌顶,使我感觉渐渐清晰起来。
  在做菜上,仿佛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