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这样,玉婉太后每天上午八点左右,在谭嬷嬷的陪同下,来到御书房听政,坐那里什么事情都不管,带个耳朵听即可。就算管,也不知道怎么管啊,什么军事、灾情、官员任命,她听起来像天书,十分乏味,努力坚持了五天,坐的是腰酸腿疼,全身不舒服。
  谭嬷嬷见状,认为火候到了,上前给玉婉太后捏肩捶背,一副关心的模样:“太后啊,这听政也太辛苦了,哪里是年纪大的人干的活,不如…。”
  玉婉太后听见谭嬷嬷提醒,这才想起既定的事情来,淡淡说道:“三位阁老,哀家这副身子,不中用了。今儿就叫英王前来,代替哀家听政,然后把每天听政的内容,禀报哀家即可。”
  三位阁老听见玉婉太后这话,叫英王来代替她听政,这怎么可以?绝对不行的。没有皇帝任命,王爷怎么能够参与朝政决策?但是不能说话啊,一旦反对玉婉太后的意见,给扣上个反对太后的帽子,那就不好办了。
  三位阁老都是人精中的人精,都不吱声也不行。首辅严荟礼敬回话:“太后身子康健是大事,臣等不敢议论。”
  “好,这事就这样定了。”玉婉太后起身,在谭嬷嬷搀扶下走出御书房道场。
  一会儿,英王朱德齐走进御书房道场,坐在老妈玉婉太后的座位上,双眼微闭,一声不吱,听三位阁老讨论朝政。
  听三位阁老讨论的差不多了,英王道:“三位阁老辛苦一天了,年纪也大了,该休息就要休息,身子康健是第一位的嘛!”
  首辅严荟带领两位次辅,礼敬回话:“为国事操劳,不辛苦。”
  一天一天的就这样过去,英王只是带耳朵听政,从来不表态,还算安稳,三位阁老也放下心来。
  转眼之间一年过去,皇帝还是没有归来。玉婉太后、英王、三位阁老都是感到不对劲。这个皇帝也是太能扯了,国家不要了,不知道跑哪里去了。英王心里这个高兴啊,心里默默祈求:最好大哥朱德基死在外面,永远不回皇宫禁城。
  这日,英王来到老妈居住的慈宁宫,一番孝顺的话语之后,对老妈说:“大哥这人也太不像话了,国家不要了,自己跑出去玩了,拿祖宗江山不当回事,这样下去怎么行?”
  玉婉太后心里也是埋怨朱德基,这个大儿子,做事太荒唐了,做了皇帝,对国家不管不问,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。听见二儿子说话,于是询问:“儿子认为当如何做?”
  “母后,儿子无意大位,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,我们后代子孙,当遵循祖宗法度即可。”
  “这个,自然是祖宗法度为上。”玉婉太后与二儿子商议一番。两人议定:1、恢复早朝议事制度,每五天一次早朝,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全部参加早朝。2、皇帝不在皇宫期间,由英王监国,英王有最终决策权。3、玉虚观妖道霍乱朝纲,鼓动皇帝私自离开皇宫,予以取缔。
  商量妥当后,玉婉太后带着谭嬷嬷、英王,向御书房道场走来。
  正在忙于朝政的三位阁老,看见太后驾临,只好放下手里的工作,礼拜道:“太后万福金安。”
  玉婉太后坐稳之后,英王与谭嬷嬷站立身后。玉婉太后眼神犀利地看向三位阁老,淡淡地说:“哀家受隆昌皇帝之恩,忠于夫君之命,扶持大儿朱德基登皇帝位,然而大儿不思祖宗法度,修道炼丹,不理朝政,把个朝廷弄的乌烟瘴气,实在可气。”
  三位阁老站立一边,不敢回话。
  玉婉太后继续说:“今大儿不告而别,不知所踪,国不可一日无君。哀家思索再三,确定三件事。”于是玉婉太后把与英王商议的三个决定说了出来。
  太后突然宣布三件事,与嘉裕皇帝的心思完全不一样,三位阁老自然是反对意见,然而不能随便说出来啊,一旦反对,就是与太后作对,也同样是与英王作对。但是,不反对,朱德基临走时的交待,不能违背。如果朱德基在外边没有死,又回来了,肯定得找三位阁老算账。
  思索再三,首辅严荟站出来说:“太后之意是按照祖宗法度,这是对的,但是皇帝一旦回来,肯定会责怪我等内阁辅臣。”
  太后听严荟的话后,大为不满,盯了严荟一眼:“哀家是皇帝的母亲,你们怕什么,难道想违逆哀家的懿旨吗?”
  三位阁老连忙回话:“不敢。”
  “不敢就好,祖宗法度任何人都不得篡改,否则就是欺君。”
  “诺!”三位阁老应声。
  于是,玉婉太后叫来太监,通知在京三品以上大臣,到皇极殿上朝。
  各位三品以上大臣,接到通知感到奇怪,已经几十年没有上朝了,怎么现在又要上朝了呢?作为臣子,不去不行啊,文官坐轿、武将骑马,来到皇极殿上朝。
  玉婉太后坐在皇帝位上,高高在上,目光看向不断进入皇极殿的大臣。英王和谭嬷嬷站立下边不远处。
  待三位阁老、众大臣都来到,玉婉太后大讲特讲一番大明祖制,这才高声宣布三个决定:
  1、英王朱德齐监国理政。2、恢复早朝,五天一次。3、取缔玉虚观。
  众大臣低声议论,也听不清楚说一些什么。众大臣虽然各怀心思,但是三个问题,对于大臣的个人利益都没有影响,一时之间,没有人说话。
  静默了大约五分钟左右,兵部尚书李进忠站出来,高声大叫:“臣李进忠,坚决拥护太后决定,大明祖制不能违背,臣这就出兵驱离玉虚观妖道。”
  “臣附议。一帮邪门妖道,霍乱朝纲久也,杀之都不过分。”监察院院长范正和,也高声禀报。
  一时间,大部分大臣都纷纷表态,支持太后决定。
  玉婉太后看向众大臣,温柔笑道:“好,着兵部尚书李进忠,派兵前往玉虚观,抓捕妖道,交给刑部,查实蛊惑皇帝之罪,严加惩处。”
  李进忠:“谨遵太后懿旨,臣这就领兵前往玉虚观,抓捕妖道。”
  玉婉太后笑道:“如此才是正本清源,才是大明之福。”
  话毕,玉婉太后站起身来,高声宣布:“大明以孝德才兼备治天下。我儿朱德齐,从今日起,监国理政,等同皇帝,各位卿家要好好扶持哟!”
  众大臣赶快跪地磕头,高喊:“谨遵太后懿旨。”
  “好了,哀家就离开了,哀家把朝政托付给各位卿家了。”玉婉太后带领谭嬷嬷,离开皇极殿。
  此时的朱德齐满脸高兴的一屁股坐在皇帝位上,双眼凌厉扫向众三品以上大臣,高声说道:“感谢各位支持,本监国将遵循祖宗法度,治理国家,不敢懈怠。”
  众大臣回应:“吾等自当依照太后懿旨,全力协助英王监国。”
  监国英王宣布:由田旦儿担任皇宫大总管、掌印,至于田旦儿不是太监,这个问题就是小事了。不是太监也可以任职皇宫总管,掌印的,这事与残缺不残缺无关。
  话说李进忠到军营领兵两千,声势浩大前往玉虚观抓人,整个玉虚观人去楼空,道观大门紧锁,打开大门,大队将士冲进去,没有找到一个道人。
  云鹤道人在皇宫禁城,跟嘉裕皇帝混几十年,绝对不是瞎混的,也交下几个心腹太监和宫女,皇极殿发生的事情,早已有人告知于他,他急忙疏散道士,化整为零,逃命而去。
  玉虚观道士几十年与皇帝来往,赏赐金银珠宝甚多,不缺钱,逃跑起来也是十分容易。李进忠白跑玉虚观一趟,一个道士也没有抓到,郁闷地带领军队返回丹阳都城。
  散朝后,朱德齐对众大臣说的“英王监国”十分不满,一边返回自己的王府,一边思考如何操作,才能够真正当上皇帝。
  如果能够当上皇帝,计划的建立英王王府三千私军,以及英王私下组织的白衣房,就没有必要存在了。朱德齐可以直接统帅大明国军队,还有皇宫的更衣房这个皇帝私人的特务组织。有国家的军队和特务组织不用,自己花钱去弄军队和特务组织,那是脑袋有毛病才干的事情。
  朱德齐在田旦儿的协助下,日夜筹谋。不久,有四名道府官员上书朝廷,痛斥皇帝朱德基不务正业、迷信修仙、苛捐杂税、残酷杀害反对皇帝修仙的诸多臣民的罪行,强烈建议去除朱德基皇帝位,另选皇室贤人进皇帝位。
  四份奏折呈现在皇极殿早朝上,英王监国端坐皇帝位上,一声不吱,任由田旦儿把奏折递给众大臣观看。
  “监国,臣以为地方官员的四份奏折,说的是毫无道理,作为地方臣子,怎么可以随意议论君之错缪呢。但是皇帝迟迟不归,大位空悬也不是长期的事情,臣恳请监国,为了大明祖宗江山,不辞辛苦,勇往直前,登皇帝位,以尊天理,以顺万民。”李进忠跪地磕头,一副英王不登皇帝位,就不起身的样子。
  监察院院长范正和看着形势,明白这是英王的意思,“扑通”一声跪在皇帝座位跟前,大叫道:“国不可一日无君,如此下去,国将不国也。臣敬拜监国,早日登皇帝位,以理顺朝纲。”
  “扑通…扑通”连续有人跪地请愿。三位阁老心情不好,如此下去,怎么对得起多年配合密切的嘉裕皇帝朱德基。首辅严荟大喝一声:“你们想陷英王监国于不义吗?”
  李进忠抬起头来,大声回应:“嘉裕皇帝去久未归,说不定已经遇害山林乡野,或已经无心国事久也,严首辅一生为国,在国家大事面前,怎么这么糊涂呢?”
  英王端坐在皇帝位子上,淡淡说道:“严首辅也是为本监国名誉着想,李尚书也不要过于议论皇帝了,本监国与大哥,亲如手足,太后一母所生。地方官员请求,也是有些道理的,奏折中随意议论皇帝,就不妥当了,着监察院御史写信前去申饬即可。”
  停顿了一下,英王说:“目今太后健在,大位的事情,我们可以请示太后,一言以决。”
  好像是商量好的一般,玉婉太后从皇极殿大门外缓缓走来,英王急忙让座,搀扶老妈坐在皇帝位子上。玉婉太后双眼看向众大臣,淡淡地说:“对于地方道府官员上折子,请求二儿登皇帝位的事情,刚才群臣也商议一番,哀家的意思是,齐儿的大哥不在,齐儿登皇帝位也是可以的嘛!都是哀家的孩子,手心手背都是肉,怎么可以厚此薄彼呢。待基儿他日回到朝中,齐儿把帝位交于基儿即可。”
  众大臣再也无人吱声,皇家的事情,大臣怎么敢参与。太后都说到这个份上了,众大臣跪地磕头:“谨遵太后懿旨。”
  玉婉太后离去,众大臣商议新皇登基事宜,确定三日后举办登基大典,帝名嘉兴皇帝。
  第四十三章 云鹤返乡